(為體驗最佳閱讀體驗,建議將 AdBlock 關閉,有些圖片可能會被擋掉)
作者:海狸大師
對你來說,閱讀有多大的力量呢?
本書《菁英都是閱讀控》的作者神田昌典是一位行銷顧問、管理學大師,以及日本最大讀書會「為行動閱讀」的創始人,也是全腦思考法的發明者,對於管理和閱讀領域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我也在這本書得到很大的啟發。不過他有很多內容範例都是從日本為核心出發,像是一些案例以及職場經驗,這部分讀者可能較難體會,但影響不大。接下來我會摘錄這本書的重點,主要是我覺得值得分享的部分。
書本過時了嗎?
很多人覺得書本已經是過時的東西、出版業衰退,這別是在智慧型手機、網路普及的世代,要取得資訊直接 Google 或甚至 ChatGPT 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想學東西也可以到 MOOCs 像是 Coursera 等等平台學習,書本的更新完全比不上網路。但作者並不這麼認為,他反而認為書本是帶動潮流的推手。
2000 年初,《窮爸爸與富爸爸》系列的書籍熱銷,在日本賣出過一百八十萬本,這股熱潮間接帶領整個社會走向「現在不做些什麼,我這輩子就無法翻身了」的風潮,再加上到日本社會的職場文化,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輩子只待在一家公司,在節奏飛快的現在講求穩定反而成了一種不穩定,也難怪會在日本形成一股強大的潮流。受到這種風氣影響,大約從2007年起,更是帶動日本女性經濟獨立、經營美好身活的「新女性工作法」。
作者說除了近年的加密貨幣、人工智慧,等科技相關議題,很多潮流、社會風氣的推動都是透過書籍,就算是電視、網路,頂多也只有「推廣」,能夠促使人們真正轉變想法並進行「典範轉移」的,就是書本。
書本有品值保障
正如同你現在閱讀的這篇文章,我在發表文章之前只需要自己審核,儘管已經做到最完美(也是我自己覺得最完美),也難免有些遺漏、錯誤的地方,可能需要讀者回饋我才會知道,而這就是從網路取得資訊的風險。為什麼各式各樣的媒體中,書本可以一直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他的「權威性」。電視和網路媒體不一定會做事實查核,即使是 ChatGPT 也會犯錯,但書籍不一樣,一本書要發行除了作者的自我審查,還需要經過好多人的審查。
那些經典名作都是被記錄在書籍裡,因為這些書已經證明自己經的起時間的考驗。
知識創造型的讀書法
因為作者對讀書方法有很深的研究與經驗,書中也提到了他獨特的讀書法,大致可以分成兩個
- 影像閱讀法
- 目標取向閱讀法
「影像閱讀法」的全名是「全腦影像閱讀法」,老實說我覺得這個方法並不適用所有人,它的概念有點像是速讀,號稱一秒閱讀一頁的速度,書中很詳細地描述了這個方法的步驟,這邊就留給大家自行閱讀吧!
目標取向閱讀法
然而,「目標取向閱讀法」對我甚至所有人都可以有很大的幫助,它的核心概念就是我們不能瞎讀書,要有目的的讀書。這麼做有很多好處,除了可以節省你的時間以外,也能夠讓大腦在閱讀時更專注。而且設定好目標就像是吸引力法則,在生活中、工作中,你都可能因此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在書店找到自己需要的書)
因為專注在特定主題,所以你其實也「不用閱讀完整本書」,這個概念對我來說一開始難以接受,覺得書不就是要讀完才算「讀進去」嗎?但仔細想想也對,如果一本書你讀到一半發現沒辦法從書上學到對你而言有價值的東西,那乾脆一點吧,直接停下來找別的書吧,時間才是最貴的。設定目標閱讀才能讓最重要的資訊顯現出來。
作者也提到了各個年齡層要閱讀的書籍,都是很不錯的建議。我讀完這部分後覺得比起選擇書籍,對現在人來說養成閱讀的習慣就已經很不錯了,書籍選擇可以朝對自己工作、自我提升有幫助的書開始,再進階到歷史書(36~42 歲)、哲學與自然科學(40 歲之後)、藝術書(商品美感)。作者也鼓勵大家閱讀外文書,好處多多。
如果只是想要讀得開心那也很好,只要把目標變成讓自己開心,你一樣可以很有「效率」地閱讀。
共讀的時代
作者是日本最大讀書會「為行動閱讀」的創始人,他花了很大的篇幅強調共讀的重要性,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如今已是無法獨自解決問題、高度分工的時代,想要增進溝通能力、拓展交友圈,就去參加讀書會吧。或者,你也可以考慮自己辦一個!
讀書會的好處
在知識創造的章節,作者提到了 information (內化) 和 exformation (外化)。information 指的是從外部吸收資訊,並在心裡形成理解。在輸入新資訊後,將自己形塑成世界所要求的模樣;exformation 則是將心裡的理解在外界創新。除了輸出以外,也在這世界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東西。要進行知識創造,exformation 不可或缺(畢竟都說是「創造」了),在發表之前自己就要先好好釐清資訊,並吸收他人的反饋,加深自己思考的深度,進入正向循環。
加入讀書會的好處很多,像是「獲得不一樣的觀點」、「離開同溫層」等等。加入讀書會也是拓展社交圈的好方法。和素質參差不一的聯誼等活動相比,會參加讀書會的人的氣質大部分都是很不錯的。重點是,你可以利用書本、作者的名氣來聚集許多人,和一些特定興趣的社團相比,你很有機會遇到完全不同領域、生活圈的人。
推動日本明治維新的力量就是讀書會,江戶末期有許多私塾連環出現,也有許多大人物參與其中,當時的私塾其實就是讀書會。
作者也提到在許多公司有飲酒文化,特別是日本,這麼做其實是為了消除公司上下層的溝通隔閡,縮短彼此的距離。但近年來好像變少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做。有時候我們也會需要跟公司不同部門的人溝通,在不了解領域語言的前提下,溝通誤會就更頻繁了。所以,作者也鼓勵公司舉辦讀書會,甚至有的公司直接找作者辦讀書會,希望給他們一些讀書會的指導。
「為行動閱讀」讀書會
作者的讀書會相當特別,號稱三小時讀完 1000 頁。我看到這邊其實有點傻眼,這樣真的可以吸收嗎?但是作者強調他們採用「目標取向閱讀法」,而且有專門的「閱讀指導員」帶領學員讀書,在這樣的環境(作者說這是好的社會壓力)下,搭配「影像閱讀法」,真的可以完整吸收,甚至更多新想法激發。
讀書會不乏那種不說話的人(不要再說自己社恐,小孤獨都組樂團了),他們的做法是直接請他出去。看起來好像很冷酷無情,這麼做是有原因的。不發表意見的人不只是在讀書會,各類研討會都一樣,他們就像一顆發霉的蘋果,是會影響到整體的氛圍的。真的為了大家好,最棒的做法就是讓大家參與其中。
我的觀點:閱讀的魔力
說來慚愧,我是一直到最近才慢慢愛上閱讀的。對我來說,閱讀總是和考試、排名等詞彙排在一起,也可能是不夠專注的緣故,一直無法體會閱讀帶來的愉快。讀完這本書後,更確信閱讀的力量超乎自己所想,目標取向閱讀法也很有幫助。
因為平常也很忙,短期內應該不會找到讀書會參與。但我仍會努力嘗試 exformation,我還是可以透過寫閱讀筆記來輸出我的想法。寫到這邊也感覺這本書已經漸漸成為我的一部分,就是「有讀進去」的感覺。
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推薦給「不知道讀什麼書」以及自認為是「閱讀的新手」的人們,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用它自身的經驗、參與的專案,來告訴你閱讀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 (尤其是共讀),還可以透過閱讀來「改變世界」,這部分就讓大家自行品味吧。
沒意外這應該會是閱讀筆記的第一篇,希望不會是最後一篇:)